首页 » 资讯 » 快讯 » 顶级演员片酬限价5000万 限薪令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顶级演员片酬限价5000万 限薪令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2 09:33    浏览次数:267








顶级演员片酬限价5000万

2月22日,在爱奇艺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爱奇艺创始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龚宇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提及,2018年8月份以后,内容制作成本和采购成本都明显下降。

“采购的版权成本从最高的超过1500万一集电视剧,现在回落到800万以下,自制剧成本主要在演员片酬方面降低,现在顶级演员最高一部剧的限价是5000万元人民币,而以前曾经超过1.5亿元人民币。”

2018年8月,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联合多家影视制作公司发布了《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提出对不合理的演员片酬进行控制,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同时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2018年11月,广电总局发布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对影视明星参与节目的片酬要控制合理额度,倡导影视明星以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公益性节目,坚决纠正高价邀请明星、竞逐明星的不良现象。

“演员限薪酬这件事,政府在整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意见,我们行业在形成市场新的定价方式……对于原来(片酬)超过5000万的演员,小部分已经接受了,更多的还在观望期。”龚宇表示,在这一段时期,有一批新的演员脱颖而出,知名度大涨。

龚宇进一步补充道,限制片酬的动力来源是,“原来的价格太高已经违背了市场规律,现在的价格更接近市场应该有的价格。”

龚宇透露,据其了解,在抑制不合理片酬的联合声明发布后,截至目前没有违反上述行业规定的情况发生。

限价令已经从制作端开始执行,将有助于减轻爱奇艺这样的播出平台的版权采购和内容制作成本压力,但传导至财报仍需要一段时间。龚宇解释称,因为采购电视剧的播出通常要延迟6到12个月以后,自制内容需要12到18个月后播出,所以对财报的影响是滞后的。

当天,爱奇艺(Nasdaq: IQ)公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报告。在2018年第四季度,爱奇艺营业收入为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运营亏损33亿元人民币。

2018财年全年,爱奇艺总营收达到250亿元人民币(约合36亿美元),同比增长52%,全年运营亏损83亿元人民币(约合12亿美元)。

截至第四季度末,爱奇艺的订阅会员规模达到8740万,付费会员占比达到98.5%,全年净增订阅会员3660万,订阅会员规模同比增长72%。

爱奇艺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付费会员、在线广告、内容分发,以及其他营收,其中包括爱奇艺收购的游戏公司天象互娱所带来的收入。

龚宇称,在2018年四季度,爱奇艺继续实现了稳健增长,并以全年超过8700万订阅会员的优势收官。“2019年,我们有信心在会员服务收入持续增长的带动下,实现公司业务的全面增长。我们持续将战略重点放在原创优质内容生产,同时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培育生态系统以充分释放优质内容的巨大IP价值。”

一、业内人士:顶级演员片酬曾超1.5亿 现在限价5000万

某视频网站创始人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提及,2018年8月份以后,内容制作成本和采购成本都明显下降。“采购的版权成本从最高的超过1500万一集电视剧,现在回落到800万以下,自制剧成本主要在演员片酬方面降低,现在顶级演员最高一部剧的限价是5000万元人民币,而以前曾经超过1.5亿元人民币。”

2018年8月,视频网站联合多家影视制作公司发布了《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提出对不合理的演员片酬进行控制,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同时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2018年11月,广电总局发布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对影视明星参与节目的片酬要控制合理额度,倡导影视明星以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参与公益性节目,坚决纠正高价邀请明星、竞逐明星的不良现象。

“演员限薪酬这件事,政府在整个过程中更多的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意见,我们行业在形成市场新的定价方式……对于原来(片酬)超过5000万的演员,小部分已经接受了,更多的还在观望期。”这位视频网站创始人表示,在这一段时期,有一批新的演员脱颖而出,知名度大涨。他进一步补充道,限制片酬的动力来源是,“原来的价格太高已经违背了市场规律,现在的价格更接近市场应该有的价格。”

这个创始人透露,据其了解,在抑制不合理片酬的联合声明发布后,截至目前没有违反上述行业规定的情况发生。限价令已经从制作端开始执行,将有助于减轻视频网站这样的播出平台的版权采购和内容制作成本压力。

二、"天价片酬"从何而来? 专家:视频网站"烧钱"惹的祸

优爱腾联合华策影视、柠檬影业等六公司发声明抵制演员“天价片酬”,制片人、导演等多名业内人士,剖析声明影响和局限。

天价片酬引发各界争议天价片酬引发各界争议

近日,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视频网站联合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檬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六大制片公司发出声明,宣称共同抵制艺人“天价”片酬现象,共同抵制偷逃税、“阴阳合同”等违法行为。此举在业内引发强烈震动,再一次将“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和“偷税漏税”等行业乱象推到大众面前,成为舆论热点。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横店影视产业协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随后也都响应“限薪声明”。

演员片酬是怎么到了“天价”的?为什么要限制天价片酬?到底哪些演员片酬高得吓人?声明出来之后,给业内带来了什么影响?业内人士怎么看待此声明?声明落实难在何处?新京报记者专访制片人梁振华、邓细斌、导演高群书、中戏教授胡薇及多位制片人、导演等,对这些问题一一解析。

孙红雷

据《新丽招股书》显示:2014年新丽采购《二炮手》,付给雨田(上海)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劳务费2336.75万元。该公司法人王骏迪是孙红雷的老婆,可推断劳务费是孙红雷的片酬,《二炮手》共36集,故孙红雷一集片酬64万元左右。

周迅

据《新丽招股书》信息显示:新丽传媒2016年付给天津欣喜相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如懿传》剧组劳务费5350万,“据合同约定,欣喜相逢介绍邀请周迅出演《如懿传》并保证周迅参演”,因此这部分钱可以看作是周迅的片酬。

赵薇

2014年新丽传媒付给《虎妈猫爸》剧组劳务费4279.25万元,赵赵(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的法人是赵薇,可以推测这部分劳务是赵薇的片酬,《虎妈猫爸》共45集,故赵薇参演《虎妈猫爸》的单集片酬为95万。

倪妮

根据华策影视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前5名供应商中,南京云鹰低飞影视文化工作室的法人为倪妮。华策与倪妮合作了《天盛长歌》,由此可推测倪妮参演《天盛长歌》的片酬为9777万。

钟汉良 江疏影

根据领骥影视2016年年报显示,上海花花影视文化工作室的关联人是钟汉良。上海江疏影影视文化工作室的关联人是江疏影,领骥影视付给两位演员的劳务费,可推测分别为5000万和658万,相差近10倍。

霍建华

新丽付给东阳横店连俊杰影视文化工作室《如懿传》剧组劳务费5071.70万,连俊杰曾经是霍建华“华杰工作室”的总经理,因此这部分钱可以看作是霍建华的片酬。

陈晓

报告同时显示,华策对东阳欢娱影视的采购额是6887万,而在报告期间,该影视公司旗下的艺人陈晓与华策合作了《独孤皇后》,故推测陈晓参演此片的片酬是6887万。

陈坤

东申童画的法人是陈坤,注册于2010年,陈坤和华策合作仅一部《天盛长歌》,推测陈坤的片酬为6890万,也有可能部分片酬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投资。

现状:“天价”并非全部以片酬结算

此次声明表示,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超过5000万人民币,既规定了演员片酬的最高值,也规定了片酬的纳税主体是演员方。但是演员片酬的具体数目,在各大影视公司披露的年报、财报、招股书等公开信息中,很难确切查明具体数据。原因如下:

其一,很多演员在影视公司中占有股份,到底算商务投资还是有一部分片酬以股份形式结算,有待进一步考察。如《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报送日期2017年6月20日)(后简称《新丽招股书》)中显示,演员海清(黄怡)和李光洁都是新丽传媒的股东,分别出资300万和100万,占股比例分别为3.3333%和1.1111%。

海润影业年报显示,孙俪(孙丽)股份占注册资本总额的6.21%,为公司第三大股东;赵丽颖、郭涛、刘诗诗、高云翔等演员皆在海润股东名单中。

其二,很多演员名下注册了多个影视公司,剧组劳务以何种形式打入哪家公司的账户,也很难查询。

其三,据《新丽招股书》显示,“拍摄成本、演职人员劳务及相关支出主要以银行转账、少量现金等方式进行结算。”其中现金结算的部分也很难查明具体数目。但是,可以根据已经披露的公开信息,推测出演员片酬的大致范围。

揭秘:流量演员开价三年最多涨10倍

2015年,知名制片人X在筹拍一部玄幻古装大剧时,大部分流量演员片酬已达四五千万左右。他选择了当时刚凭借玄幻IP剧走红的某小花和某小生,“那时他们的价格才1000万出头,现在早就不是这个价了。”制片人S也透露,几年前他曾筹备一部都市剧,女主角请的是郭碧婷。虽然当时电影《小时代》已经令其身价倍增,但郭碧婷只开1500万片酬,“这是比较正常的一个价格。”

三年过去了,一线流量明星价格已经翻了至少2倍,最多的甚至涨了5-10倍。S透露,他所知道的如今市场中的最高片酬,是一部一线导演执导的都市剧,某一线女星以一亿八千万片酬成交。而某知名男演员6年前片酬200万,但今年年初凭借某档综艺一夜爆红后,片酬已开到7000万,“简直比开煤矿还要挣钱。”

那演员究竟是如何为自己定价的?据悉互联网市场通过实时大数据计算出如今一二三线明星的排兵布阵,“在名单里的就是玉,出了名单就是白菜(价)。目前一线流量至少30个人”,一位不愿具名的制片人B透露。

而演员和团队对于自己的市场热度也有所耳闻,他们同样会根据找来的剧本量、涨片酬的频率等来报价格,“他们不一定会对标某个艺人,有时候就是瞎报。”据悉,胡一天的片酬约有5000万,黄景瑜涨到了7000万;某位今年上半年爆红的新晋偶像,目前片酬已经报到5000万。“但就是有人买单。”

目前市场中当红女艺人的总体片酬比男艺人要低很多。知名制片人X透露,目前视频平台公认的一线女艺人是赵丽颖、杨幂、迪丽热巴、唐嫣,其中周迅、章子怡这样的电影咖不计在内。但如果拿鹿晗和杨幂相比,仍是鹿晗的市场价值更高,“因为女性观众仍是如今互联网的主体观众。”

但也有一些演员遇到自己喜欢的剧本,不惜自降片酬。B透露,例如某Y姓当红人气组合成员,虽然粉丝量数以千万计,但片酬远低于他的火热程度,“没有突破5000万,同量级都比他高。”而另一位偶像艺人曾受邀参与周星驰的网剧,当时片酬为他涨了3000万,但他最后仍不计片酬选择了另一部戏。

1、片酬超高原因:视频网站“烧钱”入局惹的祸

片酬急速地上涨,与视频网站的兴起息息相关。在以电视台为主导的购片体系中,天价片酬很少见,主要与电视台购片的天花板有关。近年来,卫视的广告大幅缩水,卫视购片已经不太会完全考量咖位,且每家卫视购片价格均有最高上浮线,“据我所知,如果是一剧两星,一个台的上线应该是单集400万,这已经是顶级了,目前还没有剧触到这个价格。《如懿传》卖了单集300万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制片人S表示,购片价格整体偏低,制片方必然会更多考虑成本,演员的价格也会根据市场价值调整。

但随着视频网站入局,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视频网站争相对市场中的头部资源进行掠夺,购片价格超过单集800万的并不少见。而单集价格有一部分原因正取决于演员的咖位。制片人B透露,一开始剧方会先拿着剧本到视频平台进行评估,剧本通过后,平台会根据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再预估购片价格。“一二线演员的购片价格区间非常大。”制片人B说。视频平台需要考虑会员拉新率和招商率,因此“流量”一词应运而生,演员是否会演戏、经验是否足够,开始不再是第一考评因素。

制片人B举例,若采用一线流量艺人的作品,视频网站会出单集700万-800万左右的购片价,二线艺人阵容的价格则直接砍掉一半,变成300万-400万一集,“比如50集的电视剧,一线流量出演,片方可以拿到4个亿,但换一个别的阵容,就只有1个多亿,中间相差2个多亿,哪个艺人也开不到这么高的价啊,艺人抢夺战就是这么开始的。”B表示,通常制片方在开机前早已经把账算好,无论演员片酬多少,平台出的购片价格大部分都可以覆盖掉,天价片酬才由此开始成为常态。S表示,五、六年前,某知名男演员片酬才200万,但他在今年年初参加了某档新型综艺引发爆款话题后,其片酬如今已涨到7000万,“总有人给他买单。一旦流量好了,不少剧方就会争抢他的档期,很多都是价高者得。”

制片人S告诉记者,一部戏如果演员片酬预算两个亿,1.8亿给了主角,剩下的所有演员只能拿2000万。相当于有的人4个月只能拿20万块钱,有的人可能赚一个亿。如果按劳动价值来看,这确实不公平。但如果用市场价值衡量的话,还真不能说不公平,因为一线演员的市场价值就是新人的一千倍,这是一个纯市场行为,归根结底是因为互联网在烧钱。

2、声明初衷:如今苦不堪言,源头变成“冤大头”

为什么视频平台要炒高演员价格?吃亏的究竟是平台还是剧方?某制作过多部大剧的制片人M表示,在天价片酬的市场闭环中,平台是源头,但同样是最大的“冤大头”。平台争抢所谓头部大剧的独播权,除了可以独立招商以外,更多是为了在“三足鼎立”的竞争中吸引更多用户,培养更多用户的收费观看习惯,“前日腾讯视频公布会员数为7400万,目前一年会员费是198元,如果7400万用户都能留住的话,腾讯一年光是会员就可以大致收入146个亿,还不算广告收入。而头部独播内容就是留住用户的保障之一,就像是‘买期货’一样,平台其实是在花钱买未来收益。”

但会员和广告收入却仍令平台入不敷出。部部过亿的购买,三家平台几乎每年都在持续亏损。而“联合限片酬”的声明便是苦不堪言的视频平台拉伙影视制作公司,为市场打的一剂预防针,“除了政府主管部门开始重视部分演员片酬过高这个问题外,视频网站也发现自己烧钱烧得太狠了,不能一直这样,所以提出限演员的价格,实际上是在限制购片价。把演员价打压下去,购片价就少了。本来要4个亿买,它现在只要2个亿就能买同样的内容。”M坦言。

3、业内看法:行业自救行为,更需提高质量

根据各大影视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影视制作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有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其原因正是由于演员片酬太高、收视率和点击量数据造假、发行困难导致积压剧过多。

在《新丽招股书》中可以看出,从2014年到2016年,演职人员及相关支出占制作费用的比例是上升的,分别是45.92%、34.78%、46.96%。从业者对于这次声明称:“现在把演员片酬降低、以把更多的钱放在作品本身的制作上,愿景很好,但如何落地实施还需要仔细考量,以免有人瞒天过海钻空子或是误伤了一直坚守初心、专业过硬的演艺中坚。尤其是,当下艺术作品生产过程中方方面面所存在的问题早已冰冻三尺、积累太多,不是一刀下去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胡薇认为,“现在各方的发声,可谓一种行业自救行为,同时也预示影视圈多年来鱼龙混杂的情况即将开始改变,而那些一直以过硬的核心产品来安身立足的优质公司,终将在这一轮的洗牌中被淬炼得更强。”

导演高群书认为抵制高片酬是件好事,而且他认为控制高片酬的关键是平台方。他对新京报记者说:“以前拍戏的时候,没有流量一说,平台就是看完戏,觉得好就会买。现在是没有大牌、流量明星,还没有开拍,平台就表示,如果没有谁谁谁来演,就不敢确定买。前几年我监制的一部电视剧《我们的生活比蜜甜》,用的都是实力派演员,戏也很好,但发行的时候电视台就不愿意买,觉得演员市场影响力小。我导演的电视剧《父亲的身份》也是江苏卫视的购片组没通过,后来央视收了,播得很好。现在的问题是,平台的购片人就没有几个真的懂市场,懂戏的,一部电视剧看重的应该是人心而不仅仅是明星。”

高群书说他拍戏演员片酬占整个成本一般不会超过三分之一,“我不是不在意市场,是不愿意迎合他们所说的市场,但你说不用高片酬的流量明星,得需要平台认可、鼓励,不然都到不了观众那里。我不排斥演员、编剧拿高片酬,但是片酬要符合他们的能力和作用,现在很多人拍电视剧就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创作,演员、执行制片人、导演都是为了赚钱,只有投资人傻不知道。也不是说演员片酬降下来就代表戏的水平上去了。关键还是平台知道到底什么是好戏,什么戏是观众真正认可的。”

胡薇则认为除了限制演员片酬之外,提升剧集质量还需从其他方面入手,“在中国影视市场进入爆发期的当下,每年产出的影视剧数量惊人,但具有表达本土历史、文化以及真实生活的目标、功能与能力的戏剧影视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因此,除了限酬,提升作品品质和剧本的重视程度、提高其他要对作品质量负责任的主创们的待遇也很重要。”

4、改变:从流量导向到内容导向

限“天价片酬”的声明出来之后,传闻表示不少明星主动自降片酬。例如传《巨匠》霍建华降片酬到2500万;郑爽《青春斗》只拿1800万等。制片人X表示,这些全都是杜撰的数据,“合同都签了,哪有自降片酬一说?大家在市场上看到公布的几千万片酬,很多都不是真的。”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声明》必然会对业内带来极大的震慑作用,但目前仍很难预测效果。最明显的表现是,预计近期开机的剧很多都暂停筹备,而明星也开始观望市场,不敢轻易在风口浪尖报片酬、签合同。

另外,尚无定论的缴税方式,也是目前诸多艺人不敢报价的原因之一。据悉以往都是剧方为明星缴税,例如艺人拿到税后1000万的片酬,其工作室会开发票给剧方,剧方再以企业所得税的方式来缴纳。但据传闻,未来明星片酬将严格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或高达35%,加上6%的增值税和0.78%的增值附加税,接近42%。制片人M称,“如果5000万片酬,税就要交2000多万,谁敢现在签合同啊!都等着缴税政策正式下来,看看到底怎么缴税。”

知名制片人S表示,“限制片酬”除了一定程度上会改善购片价格以外,也会缓和制片公司的资金压力。“如果一个演员片酬一个亿,如今降到五千万,整个成本就降了五千万。本来拍一部戏的片酬可以拍两部戏了,对公司来讲压力不会这么大。”

而外界对于天价片酬的关注度,意味着内容为王,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资深制片人梁振华表示,近半年在和艺人团队沟通的时候,他已经明显感觉到大家对于作品品质和剧本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了,这与外界对于天价片酬和流量IP的关注不无关联,“因为已经有了价格的天花板,在价格博弈的空间不大,那么平台方、制作方、演员会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度放在作品品质上来,包括选题、市场影响力、人物塑造、文化品质等。因为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价格,而会是内容本身。经过拨乱反正后,行业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这是良性的。”

近一年,流量演员“失效”明显,不少选用一线流量的作品相继扑街。例如杨洋、张天爱的《武动乾坤》网络评分仅有5分;而鹿晗、关晓彤的《甜蜜暴击》网络评分3.0。关晓彤更是连扑三部剧,《极光之恋》《凤求凰》《甜蜜暴击》评分加起来都没超过10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长此以往,观众会认为明星价高,还不会演戏,一旦这样的风气形成,流量明星让更多观众先入为主地认为反而代表着“浮躁”,平台买剧的评判标准也会开始动摇。“据我所知目前很多制片方都开始慎重选择关晓彤,制片方也不是完全流量为王,大家也考量演技和口碑。而她现在的市场价值也开始缩水了。”制片人X透露。

5、落实:市场会变良性

制片人S表示,虽然《声明》是优爱腾联手出击,但“三国鼎立”竞争关系是改变不了的。因此当“声明”直面市场竞争时依然会面临分崩离析,“看不见的手”还是会指向价高者。“如果一部大剧某平台出500万,另一个平台想抢,如果没有政府限价,肯定会出到600万。只要有竞争关系,《声明》里的所有合作方目前都不会按兵不动。”

除此之外,不少业内人士也都对片酬的“暗箱操作”表示担忧。以往,大多片酬都是直接按酬劳一次性结算,但限价之后,未来明星可能会通过投资、干股等方式将差价部分消化于无形。例如原本明星片酬8000万,现在降到5000,他可以将3000万变成投资或者股份投到这部戏中,但实际上3000万是由片方替他们垫付,“这跟拿片酬一样,他只是表面投资,挤压掉的全部都是制片方的。最后不仅要给他3000万,还要给他分红。”

制片人邓细斌说,《声明》具体落实还是要靠公司和平台的自觉。平台做到不以高价购片,不以流量为主要考量,影视公司做到不竞争、不抬价。“而且片酬高低其实并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演员一定要值得你的片酬,要敬业地好好拍戏。现在是很多演员拿高片酬,还不用心演戏,给的时间和档期也不够,这对于公司、观众也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梁振华则表示,《声明》带来的震荡和余波,必然会产生一段过渡和适应期,“我觉得市场会慢慢回归良性,市场有市场的规则,宏观调控也会把握尺度。”

三、再见!天价片酬!国家终于出手了! 

终于,娱乐圈响起一声惊雷!日前关于明星高片酬、娱乐圈偷税漏税的问题,终于有相关部门来管一管了!

1、国家出手!娱乐圈剧震!

五部门联合治理明星天价合同!

根据新华社6月27日消息,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

《通知》指出:

近年来,我国影视业快速发展,整体呈现出良好态势。

同时,也暴露出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推高影视节目制作成本,影响影视创作整体品质,破坏影视行业健康生态,而且滋长拜金主义倾向,误导青少年盲目追星,扭曲社会价值观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整治。

《通知》强调:

要制定出台影视节目片酬执行标准,明确演员和节目嘉宾最高片酬限额,现阶段,严格落实已有规定,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影视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对影视明星参与综艺娱乐节目、亲子类节目、真人秀节目等进行调控,严格执行网络视听节目审批制度,严格规范影视剧、网络视听节目片酬合同管理,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惩戒力度。

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电影院线、互联网视听网站、民营影视发行放映公司,不得恶性竞争、哄抬价格购买播出影视节目,坚决纠正高价邀请明星、竞逐明星的不良现象。

政府资金、免税的公益基金等不得参与投资娱乐性、商业性强的影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助长过高片酬。

6月22日,崔老师才在微博上吐槽,这下立马有了回应,而且直接是五部门联合放大招。

一纸文件再次将明星偷税漏税话题推向舆论热点。崔老师这场开撕运动从5月份持续到6月份,原本以为已经偃旗息鼓,没想到五部门联合发文,治理娱乐圈天价片酬和偷税漏税问题。这个消息刚出,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

原来,只有国家税务总局进入调查娱乐圈偷税漏税问题,而现在多部门进入,这意味着不仅仅是调查娱乐圈的偷税漏税问题,还将治理整个娱乐圈高片酬、影视行业中金钱至上、流量至上、价值观导向错乱等问题!

2、明星的收入有多高?

凭什么有的明星出演一部影视剧轻轻松松就能够收入数千万元?明星天价片酬合理吗?

近年来,明星的过高片酬饱受诟病,甚至引发公愤,不仅仅是简单的“仇富”心态作祟。

从2016年曝光过的一份当红明星片酬表看,周迅以9500万元居女星之首,范冰冰为3000万元;男星报价最高的是吴亦凡,为1.2亿元,鹿晗为0.8至1亿元——这些数字均接近甚至超过一部影片的摄制成本了!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调查报告公布中国电视剧女演员片酬榜,其中人气女星杨幂、孙俪、范冰冰、杨颖、迪丽热巴、赵丽颖、周冬雨等片酬高达8000万,位列酬劳最高的“第一梯队”。

而在娱乐业发达的韩国,极个别的一线韩流明星,像李英爱、全智贤、金秀贤,拍摄电视剧的单集片酬是1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60万元;而像我们熟知的宋仲基、苏志燮、赵寅成、李敏镐等,单集片酬可能比1亿韩元略低,宋仲基拍摄《太阳的后裔》时,单集片酬为6000万韩元。

日本明星的片酬就更低了。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冯玮6月3日发布的一条微博被热转,“日本演艺女明星片酬,最高的是米仓凉子,单集500万(合RMB30万),其次是天海佑希,单集300万(合RMB18万)。新垣结衣这种有点资历的‘新人’,单集150万(合RMB9万)。”

去年日本媒体统计了夏季日剧顶级女明星电视剧片酬排行榜,排行榜上排在第一位的新垣结衣,拍电视剧的片酬每集约合10.3万元人民币;紧随其后的深田恭子和真木阳子,每集都是9.8万;排在第十位的吉冈里帆,每集片酬才1.2万元。

考虑到日剧的篇幅都很短,顶级女星拍一部剧的毛收入,最多不过一两百万,而其他二线明星,甚至10万元都不到。不少日本一线明星的年收入,大概相当于北上广一个金领的年薪,其他三四线小明星,也就相当于普通白领。

和日韩明星一对比,中国明星赚钱简直不要太容易!

就像秦海璐在某节目中所说:我们挣一部戏的片酬,可能够老百姓过一辈子的。

为什么明星那么高的片酬,答案很简单,羊毛出在羊身上,明星的钱还不是来自这些普通老百姓,少一些点脑残粉的追捧迎合,将他们也当做是一种服务行业,他们还有那么多的高片酬?

一旦明星的片酬占比过高,这部剧基本就毁了。一部影视剧不仅只有明星这一环节,还有导演、编剧、摄影、道具、布景以及特效、宣传等后期诸多环节,明星片酬占比高了,意味着这些环节的投入只能不断压缩。

编剧一点地位没有,拿最少的钱,干最苦逼的活,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工作者不受待见,被当廉价劳动力使用,“灯光师能给你打一组明亮的灯光,然而不能打出一组‘暧昧’的灯光”;特效等后期制作上能省则省,五毛特效成为常态……

所以说,天价片酬己经严重影响影视工业的生产结构和全产业链,危及作品的质量。畸形的片酬占比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影视作品。

至于如今一些明星只凭“颜值”和身材吃饭,根本不好好修练演技,专业技巧匮乏,被评论斥为“一个表情一镜到底”“只会耍帅炫美”“观众落得看脸消费”云云,却也没有阻拦其赚到天价片酬的脚步,更是违背了市场基本的价值规律。一些开出了天价片酬的影片,后来反而成了票房毒药,就是一个提醒。

演艺界需要一个健康的业态,乱象确实该整治了。

3、为什么明星要逃税?

明星为什么会偷税漏税?很简单,还不是因为酬劳太高、缴的税太多了。

明星参演影视剧、综艺节目、商业演出等取得的收入为劳务报酬,与普通职工取得的劳动报酬不同。个人的劳动收入是按照个人所得税的七级累进税率计算的,最高边际税率为45%。

劳务报酬指的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得,比如某明星受邀参加某档综艺节目,但是该明星不属于该综艺节目背后公司的员工,这种情况下取得的收入就是劳务报酬。

劳务报酬适用税率为20%,但是对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收税,具体税率为:不超过2万元的部分税率为20%,2-5万元的部分税率为30%,5万元以上的部分税率为40%。

应纳税所得额指的是需要缴纳个税的金额,比如普通职工的工资扣除五险一金之后的金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单次劳务报酬不足4000元,收入减去800元;单次劳务报酬超过4000元,收入扣除20%之后的金额。

举个例子:某明星参演电视剧获得酬劳为1000万元,扣除20%之后是800万元,这些钱要缴税。800万显然超过5万元了,对应税率为40%,另外根据速算扣除数,最后还要减掉7000元,最终计算得出的个税为:

8000000×40%-7000=3193000元,也就是将近320万元。

明星最终拿到手的收入是680万元左右。

86版的西游记核心演员每集片酬最高100元。就算把主演4位都算进去,25集酬劳不过1万元。该剧制作费用一共600万人民币,演员片酬仅占总制作成本比重的1.7%。

而在事隔30年后,明星演员片酬却出现数千倍上涨。

以如懿传为例,这部戏仅男女主角周迅和霍建华的片酬就达到1.5亿,制作成本一共是3亿,演员片酬占比高达50%。这是极不正常的,演员高片酬会直接导致其余经费被挤压,从而影响到影视作品质量,最终影响到广大观众。

收入越高,交的税也就越高,这就直接导致很多明星想方设法地偷税漏税!

4、国家早已出手:“限薪令”遏制明星高片酬乱象

影视行业的高收入,尤其是明星的高片酬早已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参演4天有6000万的天价片酬让那些兢兢业业的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情何以堪。

而政府早在去年就已经颁布了“限薪令”,以遏制明星高片酬现象:

对于广电的“限薪令”大部分人持赞成态度:

赞成者认为,“早该如此,高的太离谱了!”“很对剧目、演员演技浮浅,为治理此乱象称赞!”

“限薪令”的颁布,让很多人看到影视行业的曙光:既可以遏制明星的高片酬,又可以保证影视片的质量。但是“限薪令”颁布已经过去一年,这种天价片酬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5

明星的高片酬,到底怪谁?

明星的高片酬,从本质上来说是由市场所决定的,但是这个幕后推手又是哪些人呢?分析君觉得:应该归咎于两类人!

制片方本身

制片方对于一线大咖或者人气小生小花的追捧也给了演员自涨身价的空间,为了拉来有影响力的演员,他们往往会把演员片酬预算提高到三分之二;二来演员之间也会互相攀比身价,身价对于他们来说则意味着以后在业内的江湖地位,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实际价格,也会坐地起价。

然而,正常条件下,制片方给演员的片酬绝不能超过制作费的二分之一,否则注定了烂片的结局。对于作品的创作,导演们更能深有体会,他们也是叫苦不迭。导演张江南也曾直言,“天价”片酬始作俑者是经纪公司。“整个影视行业发展好、利润高、产量多,加上有票房保证的演员是稀缺资源,肯定贵。这是市场规律。”

要么看戏,要么看钱。有梦想追求的看剧本看质量,碰不到好剧本的时候,要么片酬说的过去。而现在好的影视剧本越来越少,没有内容优势的情况下,又想蹭明星的热度人气,自然要给出高报酬。二、就是买电影票、刷视频的你现在,我们发现很多电视剧、电影堪称烂片,但是无论是电视剧点击量还是电影的票房,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以今年元旦期间上映的电影为例,《妖铃铃》、《解忧杂货铺》等票房也都已经上亿,但是豆瓣评分......

票房基本靠流量明星来抗,不需要高超的演技,只要Idol在屏幕上出境,自然有大把的粉丝为其疯狂,为其买单。说句扎心的话,你一边吐槽着中国电影烂片无数,没有好的演员,一边追着关注流量明星。你关心娱乐八卦的程度,远超关心其他事情,某个流量明星恋爱了、出轨了等等,你立马下场和人撕逼。你的关注就是流量,所有的流量最终都会转化为那些明星的片酬。如果,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不去关注这些流量明星,让真正有实力、有演技的演员真正有出头之日,还怕中国的烂片不止吗?6

收入高不是明星的错

但偷税、漏税就是大错特错

说了这么多,小编认为,收入高并不是明星的错,归根结底是普通老百姓把明星的身价推上去的,现在明星的粉丝效应非常强,流量小生更新换代非常快,偶像代言一款产品粉丝立刻哄抢一空,粉丝愿意花钱你有什么办法?

不过明星偷税、漏税就是大错特错,你拿的收入本来就非常高了,却还想着偷税、漏税,显然就说不过去了。娱乐圈偷税漏税现象非常严重,是时候该下手整治了。云趣君认为,凡是有过偷税漏税行为的明星,不仅要承担法律后果,还要限制其今后在娱乐圈的发展。

四、为何日韩明星没有天价片酬?

范冰冰逃税被罚8.8亿事件仍在发酵。

崔永元最近发文表示因为举报明星天价片酬偷逃税遭遇威胁,与此同时,崔永元微博直播被封,并转移到今日头条,引发较大关注。知名媒体人梁宏达表示,批评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儿,何况是动了一个行业的奶酪。

明星高片酬背后

明星偷税之所以能挑动较大的公众情绪是因为明星本身的高片酬与偷税行为形成较大反差,崔老师早前爆料的“4天挣6000万”还是结结实实地震惊到了不少人,治理影视行业天价片酬等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

某种程度上,极高的片酬收入拉升了明星通过“偷漏税”所能获取收益上限,收益越高,偷漏税的诉求就越强烈。

而天价片酬所带来的制片成本高涨,在剧集制作其他方面压缩成本,导致影片质量堪忧、小鲜肉出演的粗制滥造的作品大行其道,达成票房造假等恶性循环。

早前,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就曾公开表示过:“仅在2016年一年时间内,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在一些更倚重流量的IP大剧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 ”

最近的例子是《如懿传》该剧两名主演片酬收入就达到了1.5亿元。而2017年华策的财报数据显示,倪妮在《天盛长歌》中的预计片酬接近9800万。

国内优爱腾早前也已经开始抵制明星天价片酬,广电总局一再下发文件,限制知名演员的过高薪酬,但总是沦为一纸空文。但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抵制的成效是微乎其微的,流量明星的天价片酬就是降不下来,背后是什么原因,还有什么办法?

近年来,内地电影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数据显示,电视剧的售卖,最高值飙升到一集900万的水平,甚至是原有能源、房地产和其他资本市场上的“热钱”,在近几年迅速涌入到影视行业。

而电影也在变相沦为“金融衍生品”,因为知名演员甚至可以通过参股的方式,获得实际是投资方身份,从股市割韭菜。从前期筹备、拍摄,到后期制作、宣发,一部影片在面世的全过程中所需的全部资金,都可以被打造成标准化的理财或信托产品进行融资。

一些业内知道的资本玩法就是:明星把影视公司给演员的片酬来成立一个影视公司,演员的高片酬在这个影视公司里面就成为了影视公司的收入与利润。那么在收购在这家公司的时候,公司账面上的财务数据会非常好看,然后可以再把这个影视公司上市,凭借上映电影的市场影响力,加杠杆增发股票,可以抬高这个影视公司的市价,然后演员转手卖掉影视公司,这个差价就是股民的钱。

某种程度上,明星高片酬背后,是大牌明星可以和大资本形成产业链上的利益共谋,钱是左口袋倒进右口袋,大家都挣到了钱。本质是利用明星IP资源,短期吹起资产估值泡沫让股民接盘,最终粉丝与股民都是韭菜。

但它的负面效应也非常明显,就是不对内容负责。最近据自媒体娱乐资本论指出,用天价片酬供养的流量明星和天价IP越来越似“扶不起的阿斗”。杨洋主演的大IP《武动乾坤》豆瓣评分5.0,0.28%的收视率直接创造了东方卫视收视新低。《择天记》、《甜蜜暴击》等有鹿晗等流量明星加持的IP版权大剧,口碑与收视均不及预期。

反而是《延禧攻略》等等中小体量成本的剧集一骑绝尘,逆袭为爆款。

但无论如何,中小成本剧集的逆袭也是一种偶然性,只要行业内这种资本、流量的玩法还在持续,那么明星天价片酬就降不下来。

其实归根结底,在于中国的明星化造星机制不健全,明星的诞生多数是偶然而非必然,而现在培养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一线明星成本太高,也太难,造成一线明星具有垄断优势和定价权。

如何稳定片酬?其实可以学学韩国与日本

其实这方面可以学习韩国,在韩国,娱乐产业是其国家重点扶持产业,上世纪末金融危机,韩国的股市暴跌诸多银行破产之后,韩国确定“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将韩剧、电影等视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也设立文化产业局、文化产业振兴院等机构,统筹影视综艺产品的制作输出,并对电视剧出口免税、建立出口奖励制度等。

在韩国,娱乐产业的第一梯队是以SM为代表的产业巨头,它们对于行业资源有着极强的垄断力,这些公司在成功复制艺人偶像这块都有自己流水线式的套路,从制作、策划到宣传完全标准化。

以SM公司为例,其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流程:选拔培训、制作、艺人经纪。学员们从一开始就要被分配到各种团队训练唱歌与表演等才艺,为了生存,培训生必须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特点,以免被淘汰。韩国推出的流水线上的明星产品基本都具备演戏、唱歌、舞蹈方面的能力。

其次是对艺人的管控严格并形成相对成熟的明星产品方法论与迭代机制。韩国经纪公司对艺人们有着严格的管控,定时定期实行“镜头测试”,由专业人士评估并有针对性的针对学员的相貌进行整容。

另外还要对其打造基本范式:造型练身材、学舞蹈、举手投足要符合粉丝对偶像的标准模板设定,妆容要精致、服饰要新潮修身、在媒体与公众面前说话如何才能滴水不漏等。

无论是过去宋仲基暖心的笑容,金秀贤的冷若冰霜,都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成品。其本质就是,明星都是工业化的造星机制下推出来的标准产品。

再次是韩国娱乐产业从业人员也积累了标准的方法论和精细化运营的产业体系,贯穿到内容制作,策划、编剧、导演、演员、前期筹备、拍摄制作、播出发行的整个体系。由于竞争激烈,播出渠道有限,所以倒逼韩国娱乐产业从业人员、娱乐内容供给端不断推陈出新。

而且韩国采用边拍边播的模式,根据基于用户需求与数据调研来打造剧情,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推出下一个引发粉丝尖叫的韩剧与偶像与综艺节目模式。

总体而言是培养明星和制作内容的流程成熟,更新换代快,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有很强大的产品闭环机制,与互联网产品打造规律十分相似。

这种模式为何说能够有效压制明星高片酬呢?

因为首先,产业巨头旗下明星资源多,套路化产品化生产明星产品,议价能力强,比如说在韩国,每年各大学电影戏剧专业的毕业生就有上千人,再加上演艺企划公司培养的大量练习生,2010年到2014年间,韩国娱乐公司共推出了102个偶像组合,更新换代特别快。

其次,当整个行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明星打造工业链之后,单个明星其实就是这套玩法下的螺丝钉,他们只是工业化、标准化、模板化与流水线化上的产品,你并非无可取代的,而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我随时可以按照这套产品打造机制再生产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来替代你。

所以这种工业化模式就是让明星的溢价降低,可替代性增强。即便是2016年大热的《太阳的后裔》,男主宋仲基的剧酬也才 35万/集,与国内当红一线小鲜肉相比差距较大。

这源于在中国的娱乐圈,行业内没有体系化的、可复制性的明星生产打造机制与链条,明星的爆红没有规律,你能打造一个小鲜肉,突然爆红,但是无法做到产品推陈出新,源源不断生产替代者与新鲜血液。
而一旦某个明星通过自身的粉丝玩法火了之后,你又得迁就他的粉丝流量去用高片酬去巴结他,过分注重粉丝效应以及如何迎合低龄化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需求,但当小鲜肉漫天要价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打造另一个小鲜肉来取代他的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的电影与电视剧生产没有形成工业化、体系化、标准化的玩法。而韩国值得国内借鉴的工业化体系就是流程化、标准化,它是系统建构下有明确的分工,细分的操作,标准的生产模式与编剧能力,这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

总结来说,它的玩法是让明星成为偶像工业化下的一环,小鲜肉明星产品可以批量生产,新人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出炉,这种机制决定了艺人的生命周期只有那么几年,几年过后,会有新的欧巴来替代。

相对来说,这种玩法其实是压制了单个明星的议价资本与能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议价权是在电影公司与制片公司手里。

另一种是学日本。日本周刊《FlASH》整理出了一份关于2018年冬季日剧档的‘ 演员单集片酬排行榜 ’,排名第一的是水谷丰,21万/集,紧随其后的木村拓哉和石原里美,每集都在12万~14万。

业内爆料称,在日剧中‘世上最难的恋爱’大野智的片酬是150万日元;

‘99.9-刑事专门律师’松本润130万日元,香川照之180万日元,荣仓奈奈则有1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7-12万。

即便是日本一线当红花旦新垣结衣,在电视剧里的片酬一集也是170万日元,折合10万人民币不到……

对比国内动辄几千万上亿的片酬,在收入上,中国艺人可以一个打十个。

日剧片酬相对合理的一个原因在于,日本明星一般隶属于经纪公司,片酬谈判往往由公司出面,片酬的约定有独特的制作和估价机制。

而电视台在娱乐圈地位强势,日剧产业几乎被日本各大民营电视台和NHK垄断,各经纪公司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基于与电视台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考虑,一般会与电视台商议预估一个合理的片酬,比如说会根据演技、预期收视率等因素确定预估片酬值。

这和中国影视剧公司制作完成后再分销给电视台的运作模式完全不同。日本的体系是通过资源的横向联合形成稳定的议价能力,而明星是在这个资源体系之下的,没有很强的议价权。

由于有稳定成熟的工业化体系,无论日韩,资本方、出品方对于艺人有着绝对的掌控力。制作部门会对观众实施定期调查,然后再根据演技、预期收视率等因素确定预估片酬值。

但国内自从有了微博、视频网站等网剧打造平台等供明星来积累粉丝与人气之后,间接的推动了明星的身价与受宠程度。许多艺人从大经纪公司解约,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而明星工作室则完全是围绕明星个人IP来运转,明星自己可以吃下绝大部分的片酬,工作室也是避税利器。

范冰冰也是在成立个人工作室之后,其商业代言、演艺合约一路飞涨,迎来高光时刻。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范冰冰蝉联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第一名,数据显示,2017年,范冰冰的收入达到2.4亿元。

从日本来看,另一方面是日本各电视台有默认的规则,基于抢人引发恶性竞争事件极少发生,TBS、朝日电视台和日本电视台、富士电视台之间的报价差价维持在20%之内。

各大电视台为同一演员提供的片酬也基本类似。电视台会通过好的剧本、人脉关系去争夺人气演员,基于默认的稳定片酬的行业规则,绝不哄抬片酬。

在韩国,去年韩国KBS、MBC、放送协会、电视剧制作协会、作家协会、韩国艺人协会等影视剧相关组织、电视台等也针对行业出台了相关方案规定:编剧费用上限是全部制作费的7%以下(不能超过2300万韩元);艺人演出费的上限是总费用的10% 以下(不超过3000万韩元);主演级(3人)的演出费上限是总制作费的30%以下(不超过7000万韩元)。

而在国内的生产模式是影视剧公司制作完成后再分销给各大播出平台的B端采购机制。这种制播分离的机制使得所有的压力都指向了剧集的收视率、播放量与热度等,这使得资本方与品牌方为了规避风险,一致认为流量明星更有收视保障,而影视剧公司与电视台与相关行业协会之间也没有形成一种片酬股价机制与方案约定。

加之国内娱乐经纪公司由于没有自身的明星打造机制与体系,国内没有产业巨头来形成资源上的横向联合体系来为整个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艺人来稳定行业片酬。

视频网站制播一体的方式与传统卫视制播分离的方式对比,更利于影视新人的培养,但广电行业与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兴媒介也没有形成一种资源联合体系,也没有可裂变式可复制的偶像制造能力。

这导致新人生产出炉长期处于青黄不接的断层状态,而导致当红流量明星具备了稀缺性价值,而走向了日韩的反面——影视行业公司的溢价能力低于一线流量明星

韩国明星自降片酬 ,中国流量明星愿意学吗?

当然在目前国内的现状来看,天价片酬能否降下来,从当前的制度与体系层面来约束是没戏了,从长远来看可以学习日韩的工业化体系,从短期看需要看明星们有没有一种集体自觉了。

在日本,不少日本明星目光长远,接片不仅看片酬,更看长远发展。过去《半泽直树》创下日剧收视率新高,主演堺雅人身价暴涨。

据说有民营电视台以单集300万日元的报价邀其加盟,但堺雅人却选择了NHK的“大河剧”,片酬仅为民营电视台的十分之一,因为出演大河剧后,对其未来在演艺圈的地位与长远发展更有利。

在韩国,最近宋承宪,权相宇等韩国大牌演员自降片酬成为话题。据媒体消息,宋承宪的经纪公司负责人透露,宋承宪日前主动向《伊甸之东》制作公司提出了减少自己50%片酬的提议。

此外其他韩国顶级艺人也纷纷主动降低了片酬,权相宇出演的最新作《Cinderella Man》主动降低了70%左右的片酬,而韩国实力派演员金海淑出演新剧《白色的谎言》也大幅降低了出演酬劳。

有韩国演艺界人士指出原因,随着韩国经济的每况愈下,原本不景气的电视剧行业更是遭受了致命打击,如果那些动辄拿走全部预算50%以上的大牌演员,此时还坚持原来的片酬标准,很有可能面临无戏可拍的局面。

最近一年来,中国的流量明星在电影市场由于口碑效应持续下滑,在电影市场,由于最近几年小鲜肉带来的烂片效应与坏口碑,使得电影资本市场一定程度上认清了流量明星在电影市场的溢价与粉丝效应并不强,流量明星出演的电影数量也有所下降。

但总的来说,小鲜肉还不至于无戏可拍的地步,不过焦虑感是要有的,毕竟小鲜肉的保鲜期不长。

国外无论是日韩还是好莱坞,都有相对健全的娱乐文化工业体系,具有相对完善、成体系的明星培养机制,可以为包括影视领域在内的文化工业的各个环节,提供充足的血液,作为生产要素的明星的薪酬,也一直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但在中国,缺乏明星工厂型的产业巨头,也没有工业化的明星产品打造机制来形成明星之间的价值制衡,可以说是毫无体系与章法,每年就盯着那几个小鲜肉,议价权自然掌控在明星手里。

从短期来看,基于当前的舆论环境,如果中国流量明星愿意自降片酬来来缓和业内对天价片酬的抵触其实是一种智慧,就看流量明星们愿不愿意形成这种默契了。

而建立完整的偶像明星工业化生产流程体系才是压制明星天价片酬的最好出路,如果能将资本注入到工业化环节,发展出一种行业议价机制、片酬的分配机制以及新人扶持机制,让流量明星的打造产生可复制性与批量化产品生产的模式,打破一线流量明星的稀缺性,才能让片酬的议价权回到电影制作方。

不过这条路在中国,由于电影电视剧的现成模式顽疾已经相对较深,也注定不太好走。

五、限制天价片酬,当真是“劫富济贫”?

“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呗!”

一家影视制片公司的副总见到今天三大平台+六大制片公司联手抵制“天价片酬”,喊出总片酬不超过5000万时,不禁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其实,如果只是口中喊喊抵制演员天价片酬,他根本就不会担心——毕竟早在两年前,从总局到各种半官方协会早就喊出了“限薪令”等各种指标和口号。

这一次,是优爱腾这三匹亲自推高片酬的头狼,也在喊抓狼了。

更严重的是,坊间不少制片人向记者确认,他们收到了更隐秘也更严重的限价令:“全网独播剧不得超过800万/集,先网后台的独播剧不超过600万/集,先台后网的不超过500万/集。”

视频网站这个势头,其实早在三个月前在院线电影的网络版权部分就有显示:“总额不得超过5000万,大量控制在2000万以内。”

据小娱了解,原来电影的网络版权都是按票房10%左右的额度收取,但《红海行动》等影片在网站的平庸表现,让三家网站最终携手联盟。

更何况还有“影视圈税务大地震”这样的双重打击。

最近,记者有一位同事来到横店进行探访,发现整个大剧市场下降了“一半左右”,群演们天天闲在国防路上斗地主。

从宏观,到微观,影视圈明显遇到了自己的凛冬时刻。

不过也不要在怕的。犹记得2012年搜狐张朝阳曾拉着爱奇艺、腾讯视频一起做了个版权同盟,当年的版权价应声降下了“20-50%”。到30万-50万/集。

几年过后,优爱腾三家又亲自将版权,推到了千万一集的高度。

抱团取暖:优爱腾控制市场定价

8月11日上午,优爱腾三大视频网站联合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六大制作公司出手重击“天价片酬”。

此次,买卖双方共同携手,齐刷刷地将矛头指向了“演员片酬”。

“优爱腾三家一起联合的话,可以做到发行端垄断,然后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定价。”资深影视投资人曹海涛向记者分析。

优爱腾在行业中的话语权,一方面来自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电视台成为了影视发行的关键渠道;另一方面是他们通过股权投资关系,抱团取暖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圈。

这次与三大平台一起联手的六家影视公司,除了慈文传媒和华策影视两家国内老牌制作公司外,正午阳光、新丽传媒、耀客传媒和柠萌影业四家影视头部公司都属于“腾讯系”。

2017年10月,耀客传媒获数亿元投资,腾讯参投。今年3月11日,腾讯接替光线,33.17亿元入股新丽传媒成为第二大股东。柠萌影业从A轮到C轮的融资,腾讯更是一路相随。而正午阳光的大股东华人文化,背后的重要股东之一也是腾讯。小娱也发现,涉及经纪业务的嘉行传媒、欢瑞世纪并未参与,此前风波不断的唐德影视则不在其中。

在曹海涛看来,这样的联合对行业而言整体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解决天价版权问题,但另一方面,平台的垄断地位将促使很多影视公司纷纷找平台形成股权上的关系,而一些很好的影视公司,可能会因为没有采用股权关系就没有播放渠道。

随后,三家视频网站和六家影视公司再次统一口径,向媒体解释了声明的细节。

解读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具体解释了演员片酬的上限;另一个是公布了实施时间。同时,这份声明还特别指出税款问题:片酬相应产生的税费由演员方承担。

“以往演员的片酬都是税后价格,而且他们的税都是由制作方来承担的。而且税法约定个人所得税是可以代扣代缴的,明星要求出品方承担税费并不违法。”某影视制作公司负责演员片酬的财务告诉记者。

拿声明中最高封顶的5000万演员片酬举例,如果A明星跟制作公司敲定的片酬是5000万,那么公司除了支付A明星5000万的片酬外,还需要另外承担2000多万的税款。

之前一直由出品方来承担演员片酬的税,在当代东方总裁助理李泽清看来,根源在于平台认定了演员,出品方不得不去签约,明星只拿税后收入。

“出品方如果说NO,演员签不来,平台不买账,这个剧还怎么开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现在稍微有话语权的编剧、导演、制片人等核心岗位,很多时候也都是要求税后收入。”李泽清的口气颇有些无奈。

但在这份联合声明中,同样是5000万的片酬,出品方不用再支付演员片酬高额的税款,是由演员自己支付1600万的税。

某中小影视公司宣传w看到这份联合声明后直呼太棒了,“我们公司现在筹备一部戏,本来想签一位一线流量女星,她的报价光是定金就要2千万!后来我们换了一个二线小花旦,片酬谈下来是2800万。”宣传w表示如今天价片酬依旧是让不少影视公司头疼的问题。那这次的联合声明是否能真正降下演员片酬呢?w还是有点信心不足,“难,太难了。”

编剧宋方金向媒体表示,类似的声明之前也表达过,但没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发出声明中的某些制作公司不正是高片酬的始作俑者吗?要彻底解决眼下影视行业的问题,只靠限演员片酬是不行的。假数据、假收视率、抄袭成风、无节制翻拍、蔑视原创,迷信IP,这些问题都比演员片酬问题严重。”

之所以业内人士对这份联合声明信心不高,原因在于关于限制天价片酬的传闻在过去几年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但在崔永元曝光的“阴阳合同”揭露出影视行业的天价片酬后,政策在步步收紧。据悉,三家视频网站和六大制作公司是昨天下午在国家广电总局达成了限制演员片酬的执行标准,并在今天上午9点共同发布声明。而这份《联合声明》与前不久中宣部等多个部门发出的通知也密切相关。

声明背后:不降片酬,优爱腾的日子也不好过

除了响应国家政策、以及受阴阳合同的影响。平台方和制作公司联合发表声明也有自身因素的考虑。

2年前,腾讯视频版权合作部总经理韩志杰就曾感慨:“我们是在卖肾买剧!”

“卖肾买剧”四个字道尽了以优爱腾为首的视频网站烧钱买剧背后的辛酸。自2012年资本疯狂涌入影视行业后,视频网站高举版权大旗抢占市场份额,不惜砸大钱购剧、买版权、做自制剧。

出手阔绰的“金主爸爸”们自己日子却不好过。

以独播剧出名的爱奇艺,2013年到2016年四年间,分别亏损了7.43亿元、11.1亿元、23.83亿元、27.7亿元,直接拉低百度营收。8月1日,爱奇艺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期内,爱奇艺总收入为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虽亏损收窄2%,但是运营亏损仍高达13亿。此外,优酷和腾讯视频两家视频网站目前也并未盈利。

“这些视频网站不像电视台,它们没有一家是国有的。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是亏损的话,就会坚持不住。很悲惨的是他们一直在亏损,盈利也是很难的一件事。虽然它们可以用市场的角度通过融资去解决这个问题,但再怎么融资,这个亏损也是不断扩大的,因为IP成本越来越高,包括做剧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资深影视投资人曹海涛向小娱分析道。

几年来,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你追我赶、相互厮杀,到最后谁也没挤掉谁,却共同富养出了“天价片酬”和“天价Ip”两个儿子。

近几年来,头部剧版权费的飙涨一直从未停止过,2011年,乐视买下《甄嬛传》的网络独播权仅花费2000万元,单集27万元,而到了《如懿传》时,单集网络独播权花费已经达到了900万元。今年以来,视频网站的单集版权费已经突破了千万,据悉,优酷此前就以1220万每集的价格拿下了《长安十二时辰》的独家网播权。明星片酬更是水涨船高,令人咋舌。

如果儿子有出息,爸爸砸锅卖铁也没啥关系。但是用天价片酬供养的流量明星和天价IP越来越似“扶不起的阿斗”。

就拿最近刚上线的大IP《武动乾坤》来说,杨洋搭配张黎的组合看似非常强悍,但是豆瓣评分5.0,0.28%的收视率直接创造了东方卫视收视新低。还有《择天记》《甜蜜暴击》等等既有流量明星加持又有IP背书的版权大剧,皆是口碑与收视率双双不及预期。反而是《我的前半生》《人民的名义》《延禧攻略》等等中小体量成本的剧集一骑绝尘,逆袭为爆款。

整个影视内容往精品化发展,”戏比天大“的呼声渐渐盖过了”流量至上“,风向也从“以人带戏”迁移到“以戏带人”,演员越慢慢转变为影视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对天价片酬的限制也似乎是顺势而为。

除了这次平台发布的“限酬令”,之前网络上还流传一张购剧的限价令

在这份流传的新规中,除了限制了演员的片酬外,还规定网络购剧大古装不得高于单集800万,现代剧根据演员制作依次递减为单集600万,400万,300万。不过据业内人士向小娱透露,这份新规中购剧限价是真的,但是数据上并不准确。“不得高于单集800万是针对独播剧,先网后台的剧集单集不得高于600万,先台后网的剧集单集不得高于500万。”

此外,记者获悉,网络播放的院线电影,购片金额不得高于5000万。据小娱了解,原来电影的网络版权都是按票房10%左右的额度收取,但《红海行动》等几部影片在网站的平庸表现,让三家网站最终携手联盟。

无论是限酬还是限价,都是优爱腾在不惜重金杀出重围并已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格局后,面对自家财务报表上的巨大窟窿,不得不走的一步。

横店探访:大剧组减少一半左右,开机剧组几乎全是网大

事实上,早在限酬令之前,影视市场已经一叶知秋。

在横店,今年开机的剧组比往年少了许多。根据横店影视集团一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在横店开机的剧组里,大制作影视剧少了一半左右,而网络电影和网剧则遍地开花。“大制作成本太高,再加上今年这一系列的政策,大家都不敢贸然开机。” 小娱在横店组讯中发现,今年在横店开机的剧组中,绝大部分都是网络电影或网络剧。

河豚君在横店探访时发现,影视剧开机的减少,直接影响到了“横漂”们的生活。在横店,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而如今,一大部分的影视公司已经关闭,少部分正常开门营业的,也是门可罗雀。一名影视公司老板告诉河豚君,前一阵子影视公司税收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再加上这次的“限酬令”,手上现有的项目也都先暂停了。“我们都在观望中”。

位于横店国防路的横店演员工会演员服务部,是所有横店的群众演员“等戏”的地方。只要有剧组需要群演,便会在演员服务部发出通知,挑选合适的群演前往。然而,现在群演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今年的戏比往年少了很多”,一名资深“横漂”向娱乐资本论大吐苦水。以往凌晨5、6点来服务部等戏,基本能保证每天都能有戏拍,而现在,一个月只有十来天是有活儿干的,经常等一天都没有人来找我。“需要大场面、群演多的剧组变少了,哪要得了那么多群演哦。”

有趣的是,影视圈一片萧条中,网大却异军突起,成了最繁华的所在。横店工作人员透露,尽管较大制作的影视剧有很多没有开机,但今年的网络电影和网络剧基本都按原定计划开拍了,并且现在依然不停地有新的网大项目在横店影视管理公司注册。

由于体量小、成本少、周期短,拍摄网大也成了不少小影视公司试水的“利器”。也正是因为成本少,演员片酬不高,“限酬令”对于目前的网络电影来说,并不会带来太多影响。这或许是影视圈一片震动中,唯一尚未被严重波及的地方了。

以上就是顶级演员片酬限价5000万 限薪令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的要点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顶级演员片酬限价5000万 限薪令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
 
 
资料名片
 
新快讯
 
经商宝 — 经商创业营销推广电子商务门户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特惠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