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 物流| 科技| 创业| 经商| 运营| 科普| 财经| 文娱| AI| 物联| 品牌| 会议| 政策| 时尚| 健康| 家居| 金融| 农业| 汽车| 房产| 百科| 生活| 游戏| 管理| 快讯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哈啰隔空喊话滴滴 江涛对张瑞说了什么?

哈啰隔空喊话滴滴 江涛对张瑞说了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06-28 13:43    热度:251
哈啰隔空喊话滴滴4月17日傍晚,哈啰出行官微发出一份名为《致滴滴顺风车张瑞的一封信》的公开信。在这封不足千字的公开信中,哈。。。






哈啰隔空喊话滴滴

4月17日傍晚,哈啰出行官微发出一份名为《致滴滴顺风车张瑞的一封信》的公开信。在这封不足千字的公开信中,哈啰出行以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江涛的名义隔空对话滴滴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张瑞,看似平心交谈的言辞背后也隐含争锋相对之意。

“垄断会阻碍行业的持续进步,哈啰的加入一定可以促进良性竞争,”江涛在公开信中“圈”了张瑞,“希望你(张瑞)在追求规模增长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让我们一道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顺风车出行服务。”

仅在两天之前,滴滴在发布的《滴滴顺风车致大家的一封信》中,对过去的两宗顺风车事件作出自责和致歉,并浓墨重彩地介绍了目前完成的整改措施。同样的,哈啰的公开信里,也将笔调着重放在了顺风车业务安全措施方面。

多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哈啰此番跟进发布公开信举动或为公关举措,“是否是蹭热度并不好说,但在顺风车引发关注的当下,哈啰顺风车或可以借此提高知名度”。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哈啰此举或为了强调旗下顺风车业务的合规性。

滴滴公开信,一度被解读为是“无限期下线”的顺风车将要回归的信号。不过滴滴方面表示,目前顺风车仍然在整改中,暂无具体上线时间表,这一封公开信也只能算是阶段性的反思总结。而针对哈啰的喊话,滴滴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并没有什么回应”。哈啰方面也表示,“要说的都在公开信中表达了”。

哈啰滴滴隔空对话

抵制非法运营,去社交化,加强用户准入信息审核力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加大客服资源投入,这是滴滴在公开信中提及的五项整改措施,相对应的,哈啰也在公开信中介绍了自身在前四项方面实行情况。

其中,在加强用户准入信息审核力度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两方面,滴滴和哈啰提及的措施大致相同,均为实行严苛的准入门槛和7*24小时的安全专线。

其它措施方面,则显示了这两家公司较强的对立性。虽然滴滴和哈啰都认为“限制顺风车主接单数,抵制非法运营”是顺风车回归本质的途径,但滴滴表示“会严格按照指导意见要求限制接单次数”,哈啰则明确了“自上线以来严格遵守各地关于顺风车接单次数的相关规定,未明确规定的城市,哈啰坚持接单次数不高于4次的原则”。

此外,在去社交化方面,滴滴表示未来只展示相关必要的信息,禁止合乘双方编辑互评内容,评价标签仅与出行相关。而哈啰则表示,自立项第一天就定下了坚决不做社交功能的原则,坚持不做自定义头像功能,禁止司乘双方社交评价,用虚拟号保护个人隐私等。

言下之意,在顺风车的安全和合规性上,哈啰想要传达出其执行更为彻底的信号。

事实上,自去年滴滴顺风车发生两起安全事故以来,巨大的舆论声讨和严厉的政府整改要求不仅让滴滴顺风车停摆,同时也波及其更多业务线。滴滴由此遭遇“生死存亡”的关卡,“安全及合规性”横亘于滴滴跨越“至暗时刻”之间。

不过,作为最具共享经济属性的业务,顺风车模式在经受重新审视的同时,却也凸显了市场旺盛需求的存在,包括高德地图、嘀嗒和哈啰在内的一众出行平台开始抢夺这块蛋糕。

从目前的成效来看,高德地图虽然大力推进顺风车业务,但并未做大,并且受到滴滴事件影响而宣布下线。嘀嗒和哈啰则成为滴滴顺风车事件的最大收益者,不少的滴滴顺风车司机和用户转向嘀嗒和哈啰平台。

时代周报记者日前从一位滴滴专车司机获悉,作为第三方平台,其不仅进行滴滴专车的接单,也会从嘀嗒平台上获取顺风车的订单。

极光大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嘀嗒出行APP的渗透率同比9月大幅度上涨8.4%,其月活跃均值也有略微上涨。相比之下,滴滴出行APP和滴滴车主APP的月活跃均值分别下降300万和91万。

而在阿里押注哈啰之后,定位为综合性出行平台的哈啰展现出对顺风车的极大“野心”。

2018年底,哈啰出行开始进行顺风车车主的招募。仅仅20天,注册哈啰顺风车的车主超过100万人,及至今年1月25日,哈啰出行宣布哈啰顺风车开始在上海、广州、杭州、成都、合肥、东莞6座城市试运营。2月22日,哈啰出行公布数据显示,顺风车业务已经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车主注册量突破200万,累计发布订单量超过700万。3月21日, 哈啰顺风车APP和支付宝哈啰小程序上线拼座功能。

关键盈利逻辑

“哈啰顺风车从上线开始,很多方面都是在对标滴滴,而且从竞争角度来看,滴顺风车的回归肯定会让哈啰担心”,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认为,这或许也是哈啰对标滴滴发布公开信的原因,而顺风车能否顺利开展和推进对于哈啰而言至关重要。

事实上,从单车业务起家的哈啰,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接入高德地图、嘀嗒出现、首汽约车等网约车平台,同时也推出了助力车、景区车和顺风车等细分产品。不过截至目前,单车依然是哈啰的主要业务。在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待解、单车损耗和运营成本高企下,如何实现盈利成为包括哈啰在内的单车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此前哈啰出行方面就回应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单车业务对于哈啰出行是底层基石业务。过去共享单车模式依靠骑行产生的费用成为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未来可能需要从流量价值角度引申出综合服务产生价值,给企业创造更多样的营收模式。

而哈啰切入顺风车,就被外界人士解读为是从低维到高维打法,“单车是重资产业务,单车投入、维护和运营大量成本支出下,业务的盈利空间较为微薄。但高频次的单车业务能够带来大量的流量,而顺风车则是网约车领域中能够获得高额利润的模块,单车流量导入网约车是哈啰寄希望实现盈利的生态玩法的关键”。

电商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顺风车撮合车主和乘客,平台可以从中轻松抽成20%- 30%。滴滴在此前发布的自查通报中称,顺风车上线3年以来,出行次数达到10亿次以上,顺风车业务在2017年为滴滴带去8亿元的利润。“如此看来,顺风车是个不亏钱的生意,”陈礼腾称。

丁道师认为,当下是哈啰和嘀嗒发展顺风车的良好时机,但一旦滴滴顺风车回归,哈啰和嘀嗒均会面临考验,“在顺风车业务上,滴滴无疑拥有技术和经验上的优势。哈啰顺风车上线后,行程匹配度低、司机抱怨单价低等问题比较明显”。

陈礼腾认为,虽然目前顺风车进入发展缓慢期,用户的接受度成为一大问题,但滴滴也一直致力于网约车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发布了诸多管理办法,“从市场需求而杨,用户对于顺风车的回归上线期待度还是比较高的,只要滴滴顺风车能成功上线,相信会有不错的用户回流”。

不过在丁道师看来,顺风车市场足够大,完全能够容纳滴滴和哈啰、嘀嗒等平台的发展,而且哈啰和嘀嗒的进入在某种程度是也有利于打破行业的垄断性,促使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一、隔空喊话:劲敌哈啰和滴滴在顺风车这件事上竟达成共识

在滴滴顺风车负责人张瑞发布公开信两日后,今日(4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哈啰出行以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江涛名义,与滴滴隔空喊话,称滴滴顺风车在安全和合规方面做的努力,在很多方面引起“共鸣”。

针对此前张瑞公开信的相关措施,江涛在信中表示,“已经得到落实”,并“在不断完善中。”具体而言,主要分为如下四点措施:限制车主的接单次数;切除顺风车的社交属性;严苛的车主准入门槛;7×24小时客服服务,警企联动快速响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哈啰所提出的四点措施,与此前滴滴提出的整改方向极为接近,似乎表明,包括限制车主单量在内的措施有望成为顺风车业内共识。

今年1月25日,哈啰顺风车正式上线。就在上周四(4月11日),哈啰出行方面还表示,就哈啰顺风车而言,其将与各地公安系统对接,对司机背景进行动态筛查,不合规的司机将被禁止进入平台,进入平台后出现违规、违法、犯罪行为,也会被筛查出来,并从平台剔除,信息同步公安部门。

同时,其还进一步指出,平台在与公安系统对接试运营中,已经通过动态筛查,筛选出的问题司机上万名。

以下为哈啰出行4月17日发布的公开信全文——

《致滴滴顺风车张瑞的一封信》

张瑞:

你好!我是江涛,4年前加入哈啰出行,现在担任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

昨日看完你写的公开信,信中提到你和你的同事对去年发生的两起顺风车悲剧事件的反思和自责,以及滴滴顺风车最近在安全和合规方面做的努力,在很多方面引起了我的共鸣,所以提笔写下我的一些思考。
经常有人问我哈啰为什么要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做顺风车?

我们的初心其实很单纯,哈啰已经为2亿用户提供覆盖3公里出行半径的共享单车服务,我们的用户同样也期待一种普惠的、绿色的中长途出行服务,只有顺风车这种车主分享空座的共享模式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坚定地开展了顺风车的研发。

关于你文中提到的顺风车安全和合规方面的措施,在哈啰顺风车已经得到落实,并且在不断完善中。
一、限制车主的接单次数是让顺风车回归本质的有效做法

哈啰坚持顺风车要回归合乘出行的本质,车主分享空座,与合乘人分摊合理的出行成本。坚决抵制利用平台变相从事非法营运的行为,所以哈啰顺风车自上线以来严格遵守各地关于顺风车接单次数的相关规定,未明确规定的城市,哈啰坚持接单次数不高于4次的原则。

二、从源头上切除顺风车的社交属性

哈啰顺风车自立项的第一天,我们就定下了坚决不做社交功能的原则,打造一个纯粹的合乘出行平台。我们坚持不做自定义头像功能,禁止司乘双方社交评价,用虚拟号保护个人隐私等。

三、用严苛的车主准入门槛为安全设下防火墙

我一直相信严苛的准入门槛是防范风险的关键,哈啰一直在尽全力把可能带来安全问题的人挡在门外。车主要经过实名认证、驾驶证和行驶证验真、公安背景动态筛查、人脸识别等环节才能在哈啰顺风车接单。
四、7×24小时客服服务,警企联动快速响应

为用户设置7×24小时的安全专线,并与多地警方建立了绿色通道,对安全相关的数据进行实时对接,保障遇到紧急问题时的响应速度。

张瑞兄,真心希望你能在追求规模增长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真正落实你在公开信中提到的整改措施。

我坚信垄断会阻碍行业的持续进步,哈啰的加入一定可以促进良性竞争,让我们一道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顺风车出行服务。

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 江涛

2019年4月17日

以下为滴滴出行4月15日发布的公开信全文——

《滴滴顺风车致大家的一封信》

大家好,我叫张瑞,6年前加入滴滴,现在担任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

我曾作为团队的一员参与了早期顺风车的上线,经历过挫折,经历过困难,也见证了顺风车的成长。但过去的这段时间,是我在滴滴最为煎熬的日子,也是顺风车上线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去年两起令人悲痛的事件,让我和我的同事感到无比痛心和自责,痛心生命的逝去,自责我们未尽到责任。团队的同学们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怀疑自己当时选择加入顺风车的决定是不是错了,怀疑我们的价值观是否真的如别人所说的“扭曲”了。我们做顺风车产品的初心,是想把闲置的资源盘活,是帮车主通过分享空座实现分摊出行成本,帮乘客更便捷地出行。但悲剧的发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在追求规模增长的过程中丢掉了应有的敬畏之心,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行业,没有认识到线下出行场景的复杂性,忽视了应尽到的责任。再次说声对不起,我们辜负了用户的信任。

也正是过往每一位用户的支持和信赖,才让我们能够坚持下来推进整改工作。过去这段时间,我们不断反思,去深入理解车主和乘客在线下出行的安全需求。也咨询了很多行业专家的意见,向其他企业学习,把好的建议落实在我们的产品整改中。现在,我想把团队过去这段时间的思考呈现给大家,恳请大家检验和监督,帮助我们不断改进。

一、回归顺风车本质,尽全力抵制非法营运

顺风车的本质是合乘出行,车主在有既定出行计划的前提下分享空座,因此车主的接单次数和常用接单区域应该是有限制的,各地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也做出了相关规定。为了最大限度预防安全风险,抵制非法营运的行为,我们将会严格按照指导意见要求限制接单次数,规定车主在常用的路线上搭载乘客,让顺风车回归顺路合乘的本质。

二、去掉个性化头像、性别等个人隐私相关信息的显示

线下出行场景和人性的复杂性,让我们意识到互联网社交化产品的设计在顺风车上使用是有风险的,个性化头像、性别、个人评价标签等信息的展示,本意是以此作为车主乘客同行的补充判断因素,但却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挑选侵害对象的机会,给用户出行埋下隐患。未来我们只展示出行相关必要信息,禁止合乘双方编辑互评内容,评价标签仅与出行相关,例如“准时、礼貌”等。

三、用户准入信息筛查持续加强,尽最大努力杜绝人车不符

郑州事件的凶手刘某在注册时因不符合要求而被平台拒绝,后通过其父的身份证件信息注册,并让其父代过人脸识别。为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我们会继续加强用户信息筛查,并在车主每次行程前进行人脸识别,严肃处理人车不符的情况。但线下场景复杂,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更多有效的方式,也希望大家给我们提出建议。

四、加大客服资源投入,提高客服处置能力

去年两起事件中,都存在之前其他乘客投诉涉案车主行为异常的情况,但由于一线客服判断能力不足,未能准确识别风险,导致投诉均未得到合理处置。事后,我们在各个环节展开了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投入大量资源升级整个客服体系。顺风车也会接入滴滴平台专门成立的安全响应中心,只要涉及安全类的投诉,全部交由专人第一时间处理,降低安全投诉被误判或积压的概率。

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优化调证流程

在去年9月的滴滴平台安全整改中,我们组建了7x24小时的应急指挥中心,为突发事件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成立“警方调证对接工作组”并优化调证流程,在接到警方进线后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发送调证流程链接,收到警方回复后,最长不超过10分钟即可配合警方完成调证工作。

以上是我们对于过去两起案件中暴露出的核心问题采取的改进措施。除此之外,我们在用户注册准入验证,产品流程,以及安全策略上也做了很多探索,希望提供给用户更多安全能力和工具,接下来我们也会逐步公布这些方面的细节进展,并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持续共建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我们深知无论做什么都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更无法减轻痛失亲人的悲痛,在沉痛哀悼之外,我们也会遵守承诺,尽全力照顾好逝者家人,全力以赴提升出行安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逝去的生命,生命高于一切,愿逝者安息。

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 张瑞

2019年4月15日

二、哈啰顺风车隔空喊话滴滴“保持敬畏之心” 合规共识可成行业标准?

在滴滴顺风车发布公开信两天后,今日(4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哈啰出行以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江涛名义,与滴滴隔空喊话,称滴滴顺风车在安全和合规方面做的努力,在很多方面引起“共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哈啰针对安全、合规运营所提出的四点措施,与此前滴滴提出的整改方向极为接近,这似乎表明,包括限制车主单量在内的一些措施有望成为顺风车业内共识。

究竟,上述整改措施会否外延为顺风车普遍准则?滴滴又会否重新上线顺风车?倘若果真重新上线顺风车,整个顺风车行业又会迎来何种变化,毕竟巨头转身之后,曾留下一片空白?

哈啰滴滴共识,会否成为行业标准?

4月15日,滴滴顺风车新任负责人张瑞发表公开信,就两次恶性事件再次致歉,一时间引发外界猜想——是否滴滴顺风车上线在即?对此,滴滴官方随即予以否认,称暂无上线时间。

在公开信中,张瑞提出滴滴顺风车五大整改措施方向——回归顺风车本质,尽全力抵制非法营运;去掉个性化头像、性别等个人隐私相关信息的显示;用户准入信息筛查持续加强,尽最大努力杜绝人车不符;加大客服资源投入,提高客服处置能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优化调证流程。

与之相对应,此次江涛的公开信指出,哈啰方面“已经得到落实”且“在不断完善中”的四大措施分别为:限制车主的接单次数;切除顺风车的社交属性;严苛的车主准入门槛;7×24小时客服服务,警企联动快速响应。

仔细对比两封公开信,不难发现,滴滴与哈啰在营运、社交、车主门槛、应急处置、客服等五方面,似乎取得共识。业内人士指出,这或与滴滴两起顺风车恶性事件所暴露出来的行业短板有关——一方面滴滴顺风车的社交属性遭受诟病,其客服反应的滞后也引起争议,另一方面,也有报道指出,其拒绝与地方政府共享数据。

此外,过往部分出行平台在网约车、合乘车相关政策之间腾挪套利,也让外界对顺风车能否确保其公益、共享属性产生疑虑。

此次两大平台相关言论,似乎对此均有回应。

就在上周四(4月11日),哈啰出行方面还表示,就哈啰顺风车而言,其将与各地公安系统对接,对司机背景进行动态筛查,不合规的司机将被禁止进入平台,进入平台后出现违规、违法、犯罪行为,也会被筛查出来,并从平台剔除,信息同步公安部门。同时,其还进一步指出,平台在与公安系统对接试运营中,已经通过动态筛查,筛选出的问题司机上万名。

而滴滴在3月21日也对外系统地公开了安全整改相关进展,涉及安全管理、推进合规、产品安全功能、处置流程、警企合作、倾听外部意见、安全教育等7方面,超过30项安全相关措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截至今年3月,滴滴已在124城市获证,同时,客服专项对接工作组调证最长不超过10分钟。

两大劲敌,在出行赛道兵戎相见,在顺风车安全、合规方面似乎形成共识。头部企业发声,会否外延为行业标准?

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滴滴、哈啰顺风车负责人先后发布的顺风车业务整改、升级方向是否将成为日后的行业标准,还有待市场验证,但这将会成为日后发展的重要借鉴。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看来滴滴不再是单枪匹马作战,有更多的平台加入,共同加速推进顺风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隔空喊话背后:滴滴转身、哈啰搅局

在达成共识背后,江涛的这封公开信,也透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火药味。

在公开信文末,江涛向张瑞隔空喊话,“张瑞兄,真心希望你能在追求规模增长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真正落实你在公开信中提到的整改措施”,并称“我坚信垄断会阻碍行业的持续进步,哈啰的加入一定可以促进良性竞争”。

隔空喊话背后,滴滴顺风车下线距今已232天,而哈啰则从未停止追赶的脚步。

2018年两起恶性事件之后,滴滴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携程、高德等彼时的新入局者也悄然关停相关服务。一时间,顺风车产品性质遭受质疑,被烙上原罪印记。

知名评论人曹林对此曾表示,并不是有了顺风车平台才有拼车,此前民间便有各种形式的拼车组合,只不过平台把它更加规范化。

不过,头部玩家淡出之后,大片市场空白倒是真的。新玩家蠢蠢欲动,其中,就有从“两轮”向“四轮”发展的哈啰。在2018年10月正式入局“四轮”赛道之后,2019年1月25日,哈啰顺风车正式上线。在正式上线前的1月17日,哈啰出行宣布其顺风车车主招募上线20天,注册数量已突破百万,其中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车主占比57%。

顺风车为何令出行玩家如此“眼馋”?

天风证券研究所一份研报指出,从价格优势和产品形态上看,顺风车能够加大客户流量、粘度和消费频次。陈礼腾则指出,顺风车是个不亏钱的生意。顺风车在撮合车主和乘客后,平台可以从中抽成20%~30%。此外,顺风车没有专车、快车那样严格的管制,扩张起来比较容易。

此外,一位接近滴滴业务的人士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滴滴各条业务线中,顺风车是少数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线,能够持续产生正向现金流。这对持续亏损的滴滴,不啻于“福音”。

与营收贡献相比,滴滴顺风车的更大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滴滴平台上的其他业务进行导流;为大众出行提供了运力补充;顺风车不以盈利为目的,价格更低,但是有机会将顺风车用户培养成为专快车的用户,实现平台内的导流。

至于哈啰,易观分析师孙乃悦此前则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是为了累积用户基数,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为未来进军网约专车、快车做准备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顺风车下线大半年后,今年年初开始,“滴滴想念顺风车”的论调开始浮现,不过,这一论调,随着常德滴滴司机遇害事件而趋于平静。

业内外普遍关注,滴滴顺风车究竟何时上线?此前有媒体称,其或将于今年6月上线。但滴滴官方对此一直予以否认,仅表示,暂无上线日期。

在顺风车赛道,滴滴曾做到第一,但缺席数月之后,倘若回归,滴滴又有多大把握重新坐回第一把交椅?
陈礼腾认为,从市场需求而言,用户对于顺风车的回归上线期待度还是比较高的,只要滴滴顺风车能成功上线,相信会有不错的用户回流。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两起恶性事件,实际上伤害了顺风车整个产业,目前进入发展缓慢期,倘若滴滴顺风车回归,基于其平台用户,很大可能可重回老大位置。但不可否认的是,此前两次恶性事件引发的品牌伤害,亦是一个不小的影响因素。

三、哈啰顺风车隔空喊话滴滴,同业共鸣还是对手宣战?

滴滴顺风车到底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从最近又是公布整改方向,又是管理层高调发声来看,似乎快了。

然而,待到滴滴归来时,顺风车早已不是它的江山,哈啰出行等已分得了自己的那杯羹。

4月15日,滴滴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张瑞发布《滴滴顺风车致大家的一封信》,表态整改决心后,4月17日,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江涛用《致滴滴顺风车张瑞的一封信》隔空喊话,历数哈啰顶住舆论压力上线顺风车的种种思考和动作。

这封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有明显的火药味。

不过,顺风车毕竟是互联网创业浪潮中少数经历过“超级飓风”的领域,除了宣战,不得不承认,这次喊话还有哈啰与滴滴之间风浪中的共鸣。

公开信里的共鸣:顺风车在“共同成长”

江涛直言不讳地表示,张瑞的“反思和自责”以及“在安全和合规方面做的努力”,“在很多方面引起了我的共鸣”。

回顾顺风车这一两年来捅出的各种篓子,与其说这是两个负责人、两个同业竞争者之间的共鸣,倒不如说是整个行业在进行某种“共同成长”,你“帮助”了我,我也“帮助”你。

1、滴滴为整个行业“踩了雷”

滴滴从快车自然延展到顺风车,率先用不成熟的体系撑起庞大的顺风车业务,而后又接连“出事”。

对整个行业而言,这是在提前“踩雷”,为后来者划定了禁区、做了反面教材。

只不过,由于顺风车业务的特殊性,代价未免太过沉重,年轻生命被残害而逝去,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悲剧。

无论如何,滴滴用几个悲剧,否定了几个行业做法:

否定了社交模式。

社交需要的详细个人信息,sexy的匹配,恰好也是犯罪行为最原始的“引线”。在线下环境中,陌生人社交没有任何可行性。江涛称,哈啰顺风车自立项的第一天,就“坚决不做社交功能”,不做自定义头像,禁止司乘双方社交评价,用虚拟号保护个人隐私。这很难说没有被滴滴带血的经验所“启发”。

否定了标准化客服体系。

乐清女孩的遇害,从客服的角度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从互联网角度看是标准化而高效的客服系统,在顺风车可能面临的紧急情况面前是软弱无力的。顺风车需要自己的独特的客服体系,哈啰喊话中提到的“7*24小时客服服务,警企联动快速响应”,都是互联网平台标准化客服体系的打破。

否定了传统资质审核。

如果没有发生那些血案,可能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原来看似严密的准入审核,其实漏洞百出。这就如同没有掉下来两架飞机,737max就永远在带病飞行,指不定哪天出更大的事。灾难客观上让航空业更安全,血案客观上让更多血案不再发生。哈啰顺风车对车主设置了实名认证、驾驶证和行驶证验真、公安背景动态筛查、人脸识别等严苛的接单环节,料想也是建立在滴滴疏忽造成悲剧的“经验”上。

2、行业重量级竞争者“外源性”倒逼滴滴发展

江涛在公开信的最后,称“垄断会阻碍行业的持续进步,哈啰的加入可以促进良性竞争”,看起来当然是在为哈啰站台,但他说的也不无道理。

如果一直不出事,滴滴顺风车体系也就一直不会有大的彻底变革。

在经济学上,垄断造成的最大恶果之一,是内源性创新不足,最终企业和整个行业失去生机。

可口可乐一直不去打死或收购百事可乐,为的就是给自己一个外源性的竞争压力,避免自己停滞不前。

对滴滴而言,顺风车能够接连出事,没有外部压力推动是主要原因之一。在重量级玩家入场的情况下,垄断被打破,外源性竞争不断倒逼滴滴在未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也能快速推进变革。

这对滴滴是好事,对整个行业也是好事。

虽共鸣于顺风车,但玩家们“出行”的“初心”并不一致

同样是做顺风车,大家的“感触”是一致的。但在为什么要做顺风车这件事上,竞争者们的出发点——也即江涛所言的“初心”并不一样,这也最终导致了实际做法上的某些差异。

1、定位纯网约车平台,顺风车是滴滴绕不过的坎

滴滴永远不可能放弃顺风车,这种“不可能”,是从纯“网约车”平台出发的。

相关数据显示,顺风车提供了滴滴平台10%的订单量,这可能并不算多。

但顺风车庞大的注册来源,实际上为滴滴眼下另一个更关键的麻烦提供了后援——司机数量下行的风险。

一方面,美团在南京、上海、成都的扩张,虽然因为美团本身的亏损而脚步放慢,但抢走滴滴司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媒体实地采访报道中,不少司机纷纷“跳槽”美团打车;

另一方面,滴滴2018巨亏,从官方表态来看,反向补贴司机成了主要原因。这肯定不是滴滴多善良,它只说明一个事实:滴滴的司机维系成本十分高昂,过去是靠烧钱拉来乘客,现在是烧钱维系司机。而种种迹象现实,司机们在巨额补贴之下似乎也并不买账,各种抱怨高抽成、不挣钱。

一来二去,顺风车成为滴滴必须牢牢抓住的“司机储备池”。积极地整改、投入大量精力改造,并非滴滴有多看得起顺风车,而实在是主营的快车、拼车、专车需要可以不断“补位”的后备力量。

2、服务大出行生态,哈啰顺风车想要的没有“更多”但可能“更远”

如果没有网约车背后的负担,做顺风车的心态就完全不同。从自行车、助力车直接切入顺风车的哈啰就是如此。

江涛在公开信中称,哈啰做顺风车的初心很“单纯”,在共享单车服务之外,试图加上普惠的、绿色的中长途出行服务,顺风车符合这种闭环需求。

事实上,哈啰在去年的战略升级中,给自己划定了一个“大出行”的生态,两轮、四轮之外,还有诸如与上海地铁在进博会上的试点合作。

在顺风车这件事上,大家都注重安全和服务,哈啰要的并没有比滴滴更多。

江涛说哈啰限制车主接单次数,只提倡分享空座,规避营运化,这固然有向政府监管表态的成分,但也说明哈啰并没有如滴滴那样,对司机转化营运的潜力有渴求。

顺风车并不决定哈啰的生死存亡,却是滴滴摆脱持续烧钱模式的必然选择。

此外,在阿里与出行相关的线下布局中,哈啰与高德地图等都是主力布局,其顺风车业务或将强调与线下服务的关联,与滴滴更是完全不在一根道上了。

互联网孕育顺风车,但顺风车初心不在互联网

顺风车的蓬勃发展,来自互联网(确切地说是移动互联网)的催化与孕育,但顺风车的初心并不在互联网。

1、互联网从来就不是顺风车的开始

顺风车是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下的产物。

在互联网行业大爆发之前,“低碳环保”的拼车活动就已经盛行,在欧美韩日,包括中国,大城市里上下班通勤、节假日长途“迁徙”或者特地旅行过程中,顺风车的模式已经时常出现。

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长途、旅游等,且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这在过去是小圈子里的行为,至多上升到同城QQ群的量级。

互联网平台的出现,让这种强线下行为有了快速爆发的依托,成为一个“更好地工具”。

但也仅此而已,顺风车不是从互联网开始的,它自带的某些问题(尤其是安全),过去凭借相对熟人的圈子可以得到很大程度地规避,现在在互联网这里也被快速放大。

2、互联网把“先污染、后治理”的毛病带给了顺风车

资本驱动下,互联网模式对规模、效益的追求是强烈的,狂奔突袭赶急赶忙做大,坐稳后再慢慢搞定遗留问题。

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套路已经成为互联网玩法的标配。不同的是,有些领域污染得太严重,治理不过来,最后只能“突然死亡”。长租房爆仓、互金诈骗、网络校园贷……太多类似的案例了。

对滴滴,有媒体曾经评价其为“巨婴”——非常短的时间内,业务成长迅速,但是对于产品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并没有跟上业务成长的速度。

这其实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套路,只不过顺风车应该属于那种还能治理的,与此同时,“污染”的代价却属于最沉重的那一类。

客服系统、准入审查系统暴露的问题,证明顺风车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高专业门槛的线下系统业务,互联网模式在顺风车这里并不适用,安全、合规优先级大于效益。

现在,要做“大出行”的哈啰顺风车杀进来,一开始就表态是提供更系统的出行服务,而不是做一个多大的互联网平台,对应表态了一系列措施,说白了,也是“逼不得已”在一起治理“污染”。

有了滴滴的“污染”沉重教训在前,其他玩家上阵时,至少不会再去增加新的“污染”了。

3、顺风车竞争者,谁都在代表整个行业

可能没有哪个行业像顺风车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拼多多有点小问题,大家骂的是拼多多不是“电商”;京东第三方加盟店出现质量问题,所有人都说不如去“天猫”……

而滴滴顺风车出事,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顺风车”上。

不恰当地假设,滴滴顺风车上线如果再有事端,影响的肯定不只有自己,哈啰、嘀嗒等玩家们的顺风车业务必然也会受到不亚于滴滴的影响。

公众对顺风车的认知是整体的,虽然竞争参与者变多,但“这家顺风车出事就去坐那家”并不会发生,用户只会“整体逃离”。

回过头来看,不管初心如何,每个人的做法都在影响整个行业,这是互联网+顺风车独有的特征,竞争者的“共鸣”由行业现实所决定。

四、哈啰风生水起,首推顺风车业务,背后原来是阿里巴巴

在共享单车遍布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各个角落之后,一些在经营数月之后开始倒闭和退场,而哈啰却风生水起。如今共享单车领域形成了哈啰和ofo、摩拜三足鼎立的局面。在ofo面临着押金难退的新闻后、摩拜也面临着改组美团单车的事件后,哈啰如今已经后来居上抢占了一定数额的市场,以共享单车起家的哈罗目前有数据显示,旗下已经拥有将近5亿用户,涉及单车、打车等出行业务。其中顺风车业务在昨日已经正式上线目前已经在全国6个城市中开始了运行,有曝出目前已经招募了近10万的司机车辆入住,哈啰出行CEO韩美表示哈啰出行接下来会以智慧单车为入口,满足用户的多种出行需求,串联城市指挥交通体系。在站稳了单车市场脚跟之后,进军网约车市场,出品顺风车业务,看来哈啰是做好了全面的预测了。在滴滴顺风车全面下线之后,找准了市场缺口以此来打开新市场的切口,最主要的是原来背后有阿里巴巴的强大支持。有巨头扶持,进军网约车也就自然而然,哈啰反在共享经济普遍衰败的情况下,由春华资本、蚂蚁金服联合领投,哈啰已经在2018年下半年融资超过40亿元,资产上也已经可以成为网约车巨头的强劲对手。

滴滴顺风车,因为安全隐患下线,到如今都还没有能够重新回归我们的视野当中,那么就有网友问了,都是一样的东西,怎么哈啰就会有保障么?哈罗上线顺风车,同样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乘客和司机都可以投诉,如果乘客投诉司机,那么司机不会有收益,等问题解决然后继续下单工作。乘客也是一样,如果被司机投诉,乘客将不能下单。这样的监督机制,使得安全有了很好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哈罗的顺风车不像滴滴,乘客可以讨价还价。

司机方面,哈罗的顺风车没有任何的抽成费用,对营业者来说,相当良心了在哈啰APP 上出了一大亮点,那就是有一个专区就是哈啰驿站,目前界面上就写着:顺风车热议中。这是一个供车主、乘车人讨论话题、提出建议和热议的地方还有各种吐槽、分享和段子。想必哈罗是想看看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从车主和乘车人的角度去优化新产品,我想这是最大的成功。满足受众的需求、切身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作为拼产品最大的亮点了。在车主”页面的一句“48小时极速审核,月赚2000”的宣传标语,可真是够醒目的。

虽然顺风车业务曾出现过安全隐患事件,但毕竟是极少数,拍出好安全隐患,做好安全防控,顺风车确实可以降低用户出行的成本,相比于打出租车出行费用会节省将近一半。而很多用户车主,也能在顺路时通过搭载乘客降低出行成本,对于很多用户还是很看好顺风车业务的。巨大的市场利润下,又有阿里巴巴做后盾,出品哈罗顺风车看来没什么不行了。

五、哈罗即将上线顺风车,这4条规定比滴滴人性化,网友:非常期待!

现在离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也仅剩了十几天的时间,对于广大网友们来说,也到了用车的高峰期,打车又不方便,所以哈罗为大家准备了顺风车,也就是滴滴正在整改的顺风车业务,对此,网友们的态度喜忧参半,喜的是可以享受到更方便的服务,忧的是安全问题,而哈罗顺风车即将上线,用户福利多多,其中四条规定比滴滴更人性化!

首先,滴滴的教训已经非常明显了,相信哈罗不会再在同一个问题上再犯错误,所以,在安全问题上,相信哈罗已经找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现在的首发城市名单已出,对于哈罗的安全保障,我们拭目以待,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一下哈罗的管理系统中,比滴滴更人性化的规定,确实有比较大的改变。

第一个规定,对手机的监督机制。我们知道,在滴滴的模式下,乘客可以对滴滴司机投诉,但这样的投诉对滴滴司机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在投诉数量没有超过限度的时候,司机可以正常接单运营,等超过了限定数量,司机可以想办法解封,然后继续运营,而哈罗顺风车的规定下,司机被乘客举报以后,并不会封禁,也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接单,但这一单的钱,司机是暂时拿不到的,只有等投诉处理完了以后,司机才能拿到这一单的佣金,所以,这样的影响要比滴滴的模式实际的多。

第二个规定,对乘客的监督机制。滴滴平台的大部分监管机制都是针对司机的,而哈罗则对乘客也做了比较完善的约束机制,司机可以投诉乘客,如果乘客被投诉,在该项投诉没有解决之前,是无法继续下单乘车的,所以,要想继续使用哈罗顺风车,就必须要先把现在的投诉解决好,这也就能够更好的约束部分乘客的行为。

第三个规定,佣金性质改变。滴滴的模式下,滴滴平台按比例从司机的每一单中抽取佣金,而哈罗的模式下,平台只会作为一个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向司机收取信息服务费,与滴滴的佣金相比,哈罗的信息费的标准可是要小的多,这就更大限度的提升了司机的积极性。
第四个规定,价格机制改变。滴滴模式下,乘车价格由平台根据距离等因素确定,而哈罗模式下,官方只会给出一个参考价格,实际的价格,用户可以跟司机商议,最终以商议价成交,非常人性化。很多网友都直呼:非常期待了!对此,你觉得哈罗能够跳出滴滴这样的结果么?


关于哈啰隔空喊话滴滴 江涛对张瑞说了什么?的要点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哈啰隔空喊话滴滴 江涛对张瑞说了什么?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
 
你可能感兴趣:
 
万达商业私有化最新进展 回应:正按部就班进行
万达商业私有化最新进展 回应:正按部就班进行

2016-05-29 万达 商业 私有化

万达商业私有化最新进展 回应:正按部就班进行;在香港上市的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宣布拟将公司私有化,退市之后的万达商业将目光瞄准了A股。根据公告内容,万…

传统媒体如何借势移动互联网直播? 传统媒体借力移动互联网直播新机会
传统媒体如何借势移动互联网直播? 传统媒体借力

2016-06-05 传统媒体 移动互联网

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现象级应用,非直播和VR莫属。在传统媒体渠道衰落的同时,直播和VR作为新的内容传播方式迅速蹿红:最近,米未传媒、《奇葩说》创…

重构传统零售业竞争力需掌握哪些关键要素?

2016-06-15

专栏:2016大会结束已经半个月了,然而由会议引发的一系列思考与讨论仍在继续,百货业究竟是不是扯淡的模式?实体零售究竟要不要做全渠道?传统零售业该如何…

实施这三步或许能帮助实体店崛起

2016-06-15

  消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与此同时,2015年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

逼死实体店的电商,为何又纷纷转战实体店?

2016-06-15

  电商找了一万个理由干掉了实体店,却又陷于自身的泥淖,不能自拔,现却反过头来想依靠实体店增加流量,但实际上你就会发现,线上到线下看似是一种回到原…

实体店醒醒吧!别被电商忽悠了,要自信自强
实体店醒醒吧!别被电商忽悠了,要自信自强

2016-06-15

专栏:现在的实体店曾经是现代商业和时尚生活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在互联网时代,在电商崛起后,无论是网上的“低成本论”和低价论,还是电商大佬们频频占据媒…

刘思军:实体店做电商是误区应是创新而非转型

2016-06-15

消息:在2016大会上,名创优品全球联合创始人叶国富、乐城股份总经理王卫等高管大声疾呼实体店应该做好自身,仍大有空间;其中王卫一句“90%的实体商业被10…

杂货店运营指南:中国为什么没有无印良品?

2016-06-15

专栏:今天,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这被称为“货”的东西的存在,而非常熟悉并且被认为是“品”的。虽然存在,这样近在咫尺,定义却是难以捉摸的,模糊的…

电商冲击下的便利店:四种模式哪个能救命

2016-06-15

近年来,电商的高速发展对线下零售渠道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大型商超业绩下滑、关店等消息时有耳闻。但小型渠道却是个例外,其营收和市场份额不降反升。来自《…

零售业关店潮是好事关键还是看质量和服务

2016-06-15

这两天零售业关店潮的新闻在众多信息中频频冒出。零售业面临的压力早有预期,2016年一季度相关上市公司营收与利润下滑速度超出想象。2016年一季度,54家零售…

 
热点图文
万达商业私有化最新进展 回应:正按部就班进行

万达商业私有化最新进展 回应:正按部就班进行

传统媒体如何借势移动互联网直播? 传统媒体借力移动互联网直播新机会

传统媒体如何借势移动互联网直播? 传统媒体借力移动互联网直播新机会

实体店醒醒吧!别被电商忽悠了,要自信自强

实体店醒醒吧!别被电商忽悠了,要自信自强

零售店倒闭真相:干的都是搬运工的活儿

零售店倒闭真相:干的都是搬运工的活儿

困境中的百货店要创新机制要认准3大方向

困境中的百货店要创新机制要认准3大方向

支付宝会员店“盒马鲜生”主要有三大颠覆

支付宝会员店“盒马鲜生”主要有三大颠覆

实体店怎样才能夺回被网购分流的消费者?

实体店怎样才能夺回被网购分流的消费者?

35万家店背后的危机:谁都阻挡不了火锅入侵?

35万家店背后的危机:谁都阻挡不了火锅入侵?

 
经商宝 — 经商创业营销推广电子商务门户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特惠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